欢迎光临佛山市鼎盛在线下载官网!

企业新闻| 关于我们| 画册简介| 联系我们| 立即咨询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327-669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昆明经济转型咋样了

来源:鼎盛在线下载    发布时间:2025-03-28 04:13:04   点击次数:1

  2016年,在四川和云南巧家县交界的金沙江附近,数百台翻斗车和重型挖掘机正在密集地从附近的山路上赶来。在这里施工建设的,是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

  根据当时的计划,水电站预计在2022年完工,建成后每年发电量将超过600亿度,这接近越南全国发电量的1/3。

  白鹤滩水坝里,有16台50多米高、8000多吨重的百万千万巨型发电机,每一台重量相当于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被誉为是水电行业的“珠穆朗玛峰”。

  除了它之外,在金沙江、澜沧江和雅砻江上,14座大型水电站交替开工和竣工。它们的电力:

  2022年,白鹤滩如期全面投产发电。在同一条金沙江上,还有2013年开始发电的溪洛渡水电站和2021年建成的乌东德水电站,前者连接云南永善和四川雷波,后者横跨昆明禄劝和四川会东。

  这三座水电站,也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第七大水电站。加上第一的三峡工程,中国包揽了全球水电站的冠亚季军。

  与西南水电同期进行的,还有西北的光伏发电。在过去的十年里,大半个中国包括云南,都在迅速地将光伏板铺满各个山头,很多人今天才发现,光伏发电成本已低于煤电。

  2021年,云南高速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到2023年,里程已到1.05万公里,广东是1.15万公里。高铁方面,云南同期已到1180公里,第一的广东2807公里。到今年,云南的计划是到1212公里。

  中国做这些,可不是为了秀肌肉和捍卫“基建狂魔”的招牌,而是在谋一场更大的局。理解了它们:

  2020年,日经新闻发布了一篇报道,标题叫《美国从科技供应链中剔除中国行动的内幕》。其中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年前的夏天,几位美国官员拜访了一家中国台北的苹果供应商,问了一个问题:为啥不把更多产能加快转移到中国大陆之外的地方?

  能去哪里呢?只有去东南亚?但资本都是逐利的,开厂总要考虑成本,搬去东南亚,不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因为还有一个地方坐拥4亿人口、占据一半国土面积,那就是:

  这需要放在更大的维度来看。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与西方国家扶持和转移的东南亚一直在证明:谁才是真正的世界工厂。

  第一回合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主导了第一次东亚的产能大转移,崛起的是“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

  当时四小虎形成了三个相对高端的制造据点:第一个是新马的半导体联盟;第二个是菲律宾的被动元件,电容、电感、电阻,都是日本的看家宝;第三个是泰国的PCB板(印刷电路板)、硬盘和汽车。

  另一边,中国稳住了香港,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尤其入世后,有了世界工厂深圳和东莞、东部沿海发达的制造链,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人类迁移“春运”。

  为了寻找更低成本的洼地,2007年2月郭台铭考察越南北宁省,发现这里的工资仅为深圳的1/3,立马在北宁买下超过400公顷的土地,全力打造世界级代工厂。

  结果又遇到2008年次贷危机,北越设厂计划被迫停摆。反观中国,当年“中国工人”荣登《时代》杂志“年度人物”,他们被称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保8”的幕后功臣。

  2010年,富士康在深圳又遇到“十四连跳”事件,巨大舆论压力下,苹果CEO库克亲赴深圳还留了一句话:需要将工厂设在靠近工人家比较近的地方。

  郭还是想去东南亚,但中国为了留住他,开启了一场“西进运动”。不是要成本低吗:

  2010年8月,时任重庆市长黄奇帆带队赶赴北京,向海关总署、铁道部提出开行一条重庆至欧洲的铁路大通道的请求。请求背后是精妙的计算:铁路虽然成本比海运高,但速度要远远领先。考虑到数码产品更看重时效性,而且单价高,因此,铁路运送会是电子产业的优选。

  同时,三地机场也在迅速扩建升级运力,还先后申报了保税区。很快,紧贴着机场跑道的保税区工厂大楼就地而起,一辆辆巴士开始接送工人到富士康工厂上班。

  结果就是,四川生产了全球70%的iPad,河南生产了一半以上的iPhone,重庆则包揽了40%的笔记本电脑。三个省市的电子工业产值合计超过2万亿,相当于整个越南的GDP。

  第三回合其实是中韩竞争。因为日本经济总量原地打转了近20年,而韩国却开始迅猛增长,替代日本成为东南亚的“宗主经济国”。

  2012年,三星决定把手机组装业务搬到越南,并开始大规模布局东南亚。6年后,特朗普上台,开始了对中国产业尤其是科技产业的打压,也导致了中美迄今为止最精彩的“供应链攻防战”。

  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不少台湾代工龙头都陆续从中国大陆关厂,奔向东南亚;中国内地企业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被制裁,也纷纷将相关产业迁往东南亚,比如食品、服装纺织、鞋类、木制品、光伏、新能源汽车,大多分布在于东南亚上述5国,还包括印度和墨西哥。

  那么在美韩给中国产业链施压的前提下,中国如何守住西进的成果?就有了文章最开头那一幕。策略就是用强大的基建能力,构建起防御产业链外迁的城墙,也就是:

  电价要低,我就给你更便宜的电价,这会增强对高耗电的半导体、绿色铝产业的吸引力。对这些大厂来说,如果每度电便宜1毛钱,每年就可能节省上亿的电费。而在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一个停电就可能让人没话说。

  要降低运输成本,我就修更多的路和建更快的设施,东部的零部件可以低成本、顺畅地运送到西部的生产基地。

  至于人力,中国西部虽然比东南亚五国高,但远低于中国东部地区。再说,中国工人的综合素养和卷的能力,岂是他们能比的?

  这还不够,还要加力。在去年,中央多次明确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基调。无论是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7月的三中全会,还是9月的产业对接大会、国庆发布的产业转移指导意见,都在预示着中国将开启一次“新三线建设”。

  当然,东南亚依然很重要,这是未来20年全球政治经济大格局决定的。中美会长期博弈,且美国政府必须在应对本国通胀压力之间做出平衡,而东南亚是目前唯一有能力起到这个平衡的大型经济体。

  只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中国都不可能将产业链完全转移到东南亚,国内最好的选择只有西部。就连外媒都承认:

  2024年12月23日,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去年的云南经济作了个总结,叫经济转型已成“形”起“势”。

  财哥也翻了翻过去四年每一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其实能清楚地看出云南这几年是怎样爬坡上坎的。

  2021年,是一个“稳”字贯穿全年;2022年,多了两个字,叫“稳增长”,这一年也是云南产业强省三年行动的起始年,云南也就此开始轰轰烈烈的经济转型,大抓产业一直是主线,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起的产业露出尖尖角。

  2023年的关键词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这一年也是云南经济转型升级最吃劲的阶段,“转方式、调结构”是全年主基调。

  2024年形势就相对更明朗一些了,面临的困难不比前三年少,但“好”的因素慢慢的变多。有几个标志,比如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出亮点,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凸显。最重要的是:

  昆明也基本是这个路线,而且作为省会城市,它的任务要重于其他州市。其实,所谓昆明的经济转型,核心就是把工业抓起来。这一块,不给力有一段时间了。

  改革开放初期,昆明一二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10:60:30,属于典型的“二三一”工业带动型。但1999年世博会之后变了。旅游的爆发,使得昆明产业体系首次呈现“三二一”特征,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2019年地产达到巅峰,昆明都是三产占比更重。

  2021年6月昆明公布的数字显示,昆明一二三产的比例为4.6:31.2:64.2。

  即便是工业,当时的传统产业占比也较高,烟草、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等四大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0%以上,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四大新兴起的产业占比不足20%。

  2022年是昆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水岭,也是昆明下决心的一年:确定“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思路。

  一是提出这几年每年都在说的“8+N”产业链体系,由市领导担任“链长”,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中的“8”条产业链是硬指标,分别是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花卉、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化的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物流。

  在此目标下,昆明也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选人用人导向也转变成重实干、重实绩。财哥在《云南招商卷到家(2)》里也写过,曾有昆明投促系统的朋友说,最近两三年是他们最累的几年: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除了之前的闻泰科技和贝泰妮,杉杉锂电和裕能新能源等一批新兴起的产业项目都在2022年落地昆明。昆明的“千亿”成员也在增多,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已有雏形。

  此外,为了更多的项目落地,昆明还出台了《统筹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意见》。核心意思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你一个县区不行,就两三个县区绑着一起干,总之要企业落地、把事办好。

  第二个标志性事件是托管磨憨,昆明由此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磨憨现在什么样大家都看到了,这相当于给昆明增加了一个大园区。昆明也不惜体力地往那里送人、送资源、送项目。还有中老铁路的加持,前途自然也是杠杠的。

  在“产业+通道”两个引擎下,当年昆明完成工业投资578亿元,同比增长41.4%,创2006年以来最高增速。2023年进一步见效,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从2021年的16.7%提升到27%。

  与2022年相比,昆明产业再上一个台阶。比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在40%左右,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有几个亮点要说一下:一是光伏实现零的突破,以宇泽单晶硅为代表的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杉杉、友天、裕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项目投产;三是云内动力率先突破工业产值100亿元大关,昆明台工成为国内最大的光机生产企业;四是招商引资总量、新签约大项目、新落地大项目位居全省第一。

  另外,与其他州市相比,昆明的园区经济是线个开发区主要经营业务收入达1.48万亿元,占全省89个开发区营业收入的49.57%。也就是以全省1/5的园区数量,集聚了1/3的规上工业公司,创造了1/3的产值、1/2的主要经营业务收入。

  不仅如此,在2022年托管磨憨之后,又建立了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加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之心一目了然。

  各个园区也都有主攻方向。五华区拼数字化的经济,已是全省标杆;高新区主打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化的经济;安宁是昆明的工业脊梁,新能源电池、化工新材料、绿色石化都是压舱石;杨林经开区紧盯先进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呈贡自然是数字化的经济和花卉的重镇。

  2024年的昆明,总体节奏是在夯实原有基础上,开始尝试把产业做得更新,最典型的就是前瞻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型储能、算力中心等未来产业。

  结果到了年末,又迎来中央的大礼包,昆明城市全面升级。除了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其实还有个提法值得揣摩:

  一个在人们印象中只是“旅游城市”的城市,突然加入了“制造”元素,就一定不是突然的了。简言之,既要用好南亚东南亚,又要与之竞争。自己强大了,才能辐射人家,也不怕谁来抢你的饭碗。

  今年是“十四五”最后一年,昆明提了好几个目标,而且心里也很清楚:要真正增强体质,还是要把工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所以就要求工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工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新兴起的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突破40%。

  1983年,时任呈贡种粮站站长的化忠义到广州出差,嗅觉敏锐的他带回了剑兰种球,在0.3亩自留地种下了斗南第一株剑兰。自此,斗南花卉从一颗种子变成现在的亚洲第一。

  部分资料参考来源:远川科技评论、联办财经研究院、中国新闻周刊、云南日报、昆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特朗普签了,永久加税!美股汽车板块普跌,通用汽车一度重挫超8%,特斯拉逆市上涨

  周琦伤退10+6+8+3封盖,本土双星带不动外援,浙江15分逆转北京!

  古德温30+9+9,张宁35分,山西锁定第2,天津三大火枪手空砍97分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最高 2.8PB 容量,OWC 发布 Jellyfish B24、S24 储存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12-2020 鼎盛在线下载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0178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目录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海二支工业南路 TEL:13928290078

电话:4008-327-669 邮箱:313932331@qq.com

鼎盛在线下载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