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佛山市鼎盛在线下载官网!

企业新闻| 关于我们| 画册简介| 联系我们| 立即咨询

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327-669
网站导航
产品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还不会设计晶体管施密特触发器?别错过

来源:鼎盛在线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26 22:21:13

是一个决策电路,用于将缓慢变化的模拟信号电压转换为2 种可能的二进制状态之一,具体取决于模拟电压

详细介绍

还不会设计晶体管施密特触发器?别错过

来源:鼎盛在线下载    发布时间:2025-01-26 22:21:13

  是一个决策电路,用于将缓慢变化的模拟信号电压转换为2 种可能的二进制状态之一,具体取决于模拟电压是高于还是低于预设阈值。

  CMOS 器件可拿来设计施密特触发器,但是不能选择阈值电压,只能在有限的电源电压范围内工作,例如:4HC14 在 +5v 下运行,阈值通常为 2.4v 和 1.8v。

  如果你需要处理嘈杂或者失真的数字信号,能够正常的使用 CMOS 器件。但如果你要求不寻常的电压或者精确的阈值,就要设计一个特殊的电路。

  假设输入电压Vi接近于 0,T1没有基极电流,所以T1处于关闭状态。T2 通过 R1和RA汲取基极电流,因此T2处于开启状态(并且根据设计,T2是饱和的 - 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ce接近于零),因此Vo位于由下式形成的分压器的中点R2&RE,介于+V和地之间。

  现在假设Vi开始增加,T1 的发射极电压由流入 T2的电流保持固定,因此当Vi达到高于该值 0.6v(称为VP)时,T1将吸收一些基极电流并开始导通。

  这个时候,T1开始使T2缺乏基极电流,因此T2开始关闭,因此其发射极电压开始下降。但这会增加T1的基极-发射极电压,因此T1会更快地开启。正反馈使电路进入T1开启(并且设计为饱和)而T2关闭的状态,Vo现在靠近+V。

  最后,假设Vi开始回落到 0,T1的发射极电压现在由其自身的发射极电流控制。当Vi下降到高于该值约 0.6v 时(称为Vn),T1将开始关闭,这允许T2再次开始开启,将其自己的发射极电流添加到T1的,从而向上推动发射极电压。这迫使T1更快地关闭,并且正反馈再次使电路快速进入其他状态,T1关闭,T2开启。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重要的设计约束。假设Vi从零开始缓慢上升,并达到T1开启的阈值。该阈值 (VP) 由流经Re 的 T2的发射极电流设置。一旦Vi达到VP,T2就关闭,通过RE的电流现在通过T1。

  假设该电流大于来自T2的电流。如果是这样,T1 的发射极电压会在 T1开启时突然升高。但随后T1会猛地发现其基极电压 (Vi) 现在小于其新的发射极电压,并会立即关闭。但随后它的发射极电压会再次下降,因此它会再次开启。换句话说,电路会振荡。

  因此,必须确保 T1 中的电流(I1)小于 T2 中的电流(I2),否则电路将无法工作。

  并且由此得出,T2 再次开启的阈值(Vn )必须低于VP。这两个阈值之间的差异被称为电路的“滞后”,类似于变压器铁芯中发生的情况。

  设计一个电路来数字化这种嘈杂和失线v 的电源轨,输出信号必须与在 +5v 下运行的数字逻辑兼容。

  如果能调整输入信号以适应 +5v 电压轨,则能够正常的使用基于 CMOS 逻辑(例如 HC14)的施密特触发器,也能够正常的使用比较器。

  但这里显而易见的方法是使用 +24v 电源轨的基于晶体管的设计,我主要会选择几个容易获得的 30v npn 开关。

  较低的值能节约能源,但意味着集电极负载电阻的值较高,这可能会减慢开关边沿。

  R3限制T1的最大基极电流,最大基极电流可以为: [2.3mA / 30] =77μA(因为晶体管的电流增益不会低于 30)。

  R3:[(24v - 9v) / 77μA] = 194k,使用 180kΩ。(假设电路由零阻抗电压源驱动,若不是,则可以从R3中减去源阻抗。)

  RA&RB:RA用于在T1关闭时限制T 2的基极电流,而RB确保不受温度影响。

  这两个电阻形成一个分压器,它必须将 T2 的基极设置为(例如)12.6v,T1 关闭,并吸收明显高于 T2 基极电流的电流,该电流不能超过 [3mA / 30] = 100μA。

  选择通过RA 和 RB 的泄放电流为 500μA 左右,使其远大于 T2 的基极电流。

  但是R1不是零,而是 6.2kΩ,因此RA的实际值为 [23k - 6k] = 17k。因此,将值四舍五入,因为更多的电流无关紧要。

  现在,所有的值都确定,就可以大概开始设计,电路按预期工作,在 12v 和 8v 下切换。

  该电路的输出从大约 13v 摆动到 24v,而规范说输出电平应该是 0v 和 5v,因此 我需要添加一个由 +5v 电源轨供电的电平转换晶体管来解决这一个问题。

  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添加一个 pnp 逆变器,并且在 15kΩ 电阻 R6(即RA)上包括一个电容(4.7 或 10nF),使电路开关更快、更干净——输出边沿的上升和下降时间约为 500 纳秒。

  最终这个电路使用了3 个晶体管和 9 个电阻,1 个电容。这13个组件占 了很大的PCB面积,可能组装成本也会比较高,应该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最初的晶体管电路实际上只是具有正反馈的长尾对,像这样画出来,并从第三个 (pnp) 晶体管T3获取反馈,就得到了下图所示的电路。它的工作原理与之前的电路类似,只是现在更有效地利用了 pnp 晶体管的增益。

  和之前一样,当输入电压 Vi 接近于零时,T1 没有基极电流,所以它处于关闭状态。T2开启(使RC短路),T3 也是如此,输出 Vo 为高电平。

  随着Vi上升,迟早它会达到足以让T1开始开启的值。这必须在T1的基极电压略高于T2时发生。RA和RB形成一个分压器,定义T2的基极电压,这两个电阻定义了上限阈值VP。

  当T1打开时,它会关闭T2和T3,输出Vo下降到接近零(假设RC足够大)。

  现在假设Vi开始下降。当 T1 的基极电压降至刚好低于T2时, T1将再次关闭。该电压由分压器RC-RA-RB固定,并能设置在零(如果RC=∞)和VP之间的任何位置。

  上述电路的一大优点是 VP和 VN 都由分压器定义,因为它们将在基于比较器的解决方案中。

  最初的设计解决方案过于复杂(13 个组件),因为它分两个阶段解决了问题——首先制造施密特触发器,然后安装电平转换器。

  将这两个阶段合二为一并比用 pnp 类型替换 npn 晶体管更简单,该解决方案仅使用 9 个组件。

  原电路中+13v 和+24v 的输出电平现在变为+11v 和0v,规范要求 +5v 和 0v,所以我只需要大约一半的可用输出摆幅,我可以通过为R2A和R2B选择正真适合的值来获得。

  如果你看到这个地方的话,必须要知道施密特触发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并且知道怎么设计一个施密特触发器以及怎么去调整。

  如果你还想简化电路的话,你可优先考虑下面这种方法。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关键还是取决于你设计的系统类型。

  如果输入信号相对较大,并且你要求VP和VN必须相距很远(例如,为了抑制干扰噪声)并且系统已经包含分立元件,则基于晶体管的解决方案可能是COMS器件。

  具体的可以看下面这个电路,设计示例能够最终靠下面这个简单的电路来解决,但是实际效果怎么样,需要看在实践中的效果。

上一篇:三叶草官方网站进口

下一篇:content

推荐产品

Copyright © 2012-2020 鼎盛在线下载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0178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目录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海二支工业南路 TEL:13928290078

电话:4008-327-669 邮箱:313932331@qq.com

鼎盛在线下载

微信扫一扫